第一卷 黄巾之乱 第一百零三章 整军(三)-《重生东汉末年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而后两句,却真的是诛心之言了。儒家学派,一直主张的便是“仁”与“礼”。“仁”的核心思想是人与人要相亲相爱,即“仁者爱人”;“礼”指的却是礼教,具体地说,便是周礼。

    “仁”是“君子”的最高追求,而“礼”,则是实现“仁”的途径。所谓“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”

    周礼是以周朝的宗法分封制为基础的,涉及到生活与政治的方方面面,是当时认定的人的行为准则,所记载的礼的体系最为系统。其中既有祭祀、朝觐、封国、巡狩、丧葬等等的国家大典,也有如用鼎制度、乐悬制度、车骑制度、服饰制度、礼玉制度等等的具体规范,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、组合、形制、度数的记载。

    孔子认为,只要人人都按照这个制度行事,天下便会回复到“仁”的状态。而周礼的基础并不是一系列祭祀或丧葬等制度,其基础是周王室居于天下共主的地位,周礼设立的目的亦是为了保证周王室共主的地位。

    而诗中讽刺孔孟不去效力于周王室,却要到强大的诸侯国中去谋取官职,没有尊重周王室天下共主的地位,便是对周礼的违背。既如此,那么儒家一直所追求的“仁”和“礼”便是蒙人的。

    荀彧想到这里,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。虽然按照道理说,是这样不错,可郭斌并未公开反对过孔孟的思想,他在官学中教授的内容亦是《论语》等儒家的经典著作。虽然授课过程中时有新奇之论调,却亦是万变不离其宗,还是要教授人们爱祖国,爱人民。

    荀彧实在是看不透,郭斌是个什么样的人,他对儒家学派抱着怎样的态度。

    不过通过招募流民的事,他总算是看明白了郭斌极力推行义务教育的初衷,因为他亦首次尝到了手下人有知识有文化的甜头。

    (作者注:熟悉三国历史的人,应当知道这一章的用意吧?)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